首页  部门概况  科研动态  政策法规  通知公告  科研服务  科研平台  船院学报 
感悟高职
2013-04-01   审核人:

赵炳起  

如果说普教是为社会输血,那么职教就是为产业补钙!面对高职院校同质化现象,特色已经成为高等职业院校的脸谱和指纹,成为有别于他的根本标志。高职院校自身特色的形成,可以借鉴经验,但不能简单复制。高职院校的发展必须接地气,只有与区域和产业发展需要相融合,才能不可替代。  

高职院校领导者的要务:提升理念、把握方向、规划未来

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已经成为决策者和职业教育界的共识,这对高等职业院校的领导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怎样处理好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性与职业性的关系,探索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规律,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需要,关键在于:  

提升理念。我国职业教育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形成了独特的教育理念,例如黄炎培提出的“手脑并用、做学合一”、“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也已现雏形,职业院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理念逐步明确。一些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经历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新加坡“教学工厂”理念、澳大利亚的TAFE学院模式等等,高等教育的自身规律也对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理念必须既符合高等教育规律又体现职业教育特色:服务区域发展、服务产业发展、服务人的全面发展。

把握方向。高等学校要承担四大功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这是普遍意义上的办学方向。但就具体一所高等职业院校而言不能脱离区域、行业、产业现实需要,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必须具有明确的区域和行业指向。面临即将到来的重新洗牌,高等职业院校的领导者必须准确把握自身的发展方向,熟悉宏观政策、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分析产业发展需求、结合区域发展实际。高等职业院校领导者在纷繁的模式和理论面前要保持足够的理智和淡定,提升理念不能被一些不切实际的理论、口号误导,既要充满激情、又不能盲目冲动。

规划未来。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历史一般都不是很长,中专升格、专科转型、独立创办等等。向后,缺少历史的积淀,无多少经验可供借鉴;向前,正处于高等教育从大众化向普及化迈进的过程中,处于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转型过程中,高等职业院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办学理念必须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着眼长远,立足内功;办学实践必须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以科学的理念、敏锐的视角、准确的定位为前提,实施差别化、个性化、特色化发展,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战略选择。

高职院校发展的关键:凝炼文化、打造特色、勇于创新

我国现有1280多所高职高专院校,由于种种原因,各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参差不齐,高等职业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有哪些?可能会有不同的观点。但主要应包括以下要素:办学质量、人才培养模式、面向的区域行业、办学层次、办学性质等等。这其中有些要素是硬实力,从学校诞生之日起就存在了,比如:性质、区域、行业等;而有些要素是办学过程中积累而成的,应当称为软实力,比如:办学层次、行业(专业)、办学质量等。而某些硬实力一旦形成即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所以每所院校更应该着力提升自己的软实力。主要包括:  

凝炼文化。学校软实力的打造过程就是大学文化的凝炼过程:理念决定文化、文化决定状态、状态决定质量!怎样建设高等职业院校的大学文化?建设什么样的大学文化?我们认为,高职院校的大学文化建设必须体现“高等性、职业性、区域性、行业性”特色。我们学院在大学文化建设中把区域文化的重要元素,例如以周恩来总理精神体现的“爱国、亲民、担当、创新”;运河文化体现的“开放、包容、传承”;西游记文化体现的“创新、灵动、坚守”等,与食品行业文化中的“诚信、良心”有机融合,凝炼出“诚信、担当、包容、创新”的特色大学文化。通过大学文化建设调整师生精神状态,以优良的精神面貌保证优良的办学质量,在办学层次、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区域行业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促进学院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打造特色。特色像高等职业院校的脸谱和指纹,是有别于他的根本标志。目前,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专业趋同已经相当严重。高职院校服务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功能必然体现在每所院校的办学特色上,特色是在办学过程中对自身性质、区域、层次、行业、质量的准确定位。能否形成特色、坚持特色将决定一所学校的未来。我们学院始终坚持服务苏北区域、服务食品行业的发展,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优、人优我特,专业设置紧跟食品产业链的发展,从一产逐步延伸到三产,走出了一条“围绕食品产业链、做强优势专业群”的特色发展之路,2011年,荣获江苏省人民政府“高等学校优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勇于创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之路,本身就是一条创新之路。从国家层面看,有诸多政策问题需要协调,怎样尽快解决教育系统内与系统外的政策配套问题;如何理顺学校层次与人才培养层次的关系;如何根据社会认知和产业升级的需要,构建职业教育国家学位学制制度体系?怎样从中高职衔接和招生制度入手,系统设计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国家制度?从区域发展层面看,区域差距和行业发展的不平衡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影响将会长期存在。不断寻求体制机制创新,坚持不懈地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化特色优势,不断提高服务产业、服务区域、服务学生全面发展的水平和能力,坚持差异化、集约化发展成为我们的选择。(作者系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来源:《光明日报》 2013年03月23日)  

关闭窗口